350vip葡亰集团资讯:网上看到一个新奇泡茶法。
名曰,茶滤直冲法。
看了操作,倒也不难。
取出茶滤后,将其架在公道杯上方,紧接着就是投茶。
注意了,这时的投茶可不是将茶叶放进盖碗。
而是直接将茶放在茶滤上。
投茶后,注入热水。
随着“水冲水流”,干茶在沸水快速冲淋下,陆续将茶味浸出,汇入公道杯内。
不得不说,这样的茶滤直冲茶,堪称是懒人泡茶典范。
不但能省掉主泡茶具(盖碗或茶壶),还能免去倒出茶汤的繁琐。
但在实际泡茶时,这种做法的鸡肋处也很明显。
任沸水直冲直流,茶香飘散,没法揭盖闻香。
并且,按这样做,喝到的茶味肯定会偏淡。
热水快速冲刷后,片刻都没有停留就自动过滤而出。
茶叶内在茶味难以得到充足释放。
等到最后,茶味被泡淡了,也没法通过坐杯来增加茶味。
综上,网红式的“直冲法”看似新奇好玩,实则对饮茶体验无益。
再说,平日泡白茶,尤其是冲泡白毫银针时,茶滤的存在感不强。
泡白毫银针,压根不需用到茶滤!
《2》
一、白毫银针较少有碎叶出现。
茶滤,顾名思义,过滤碎茶时才用得着。
如果茶叶不是特别碎,没有用茶滤的必要。
白茶里,相较有梗有叶的白牡丹、寿眉而言,白毫银针产生碎茶的概率要更低。
它的芽头饱满,身形精悍,富含养分。
外观上,压根不像寿眉散茶那么梗叶舒展、枝叶蓬松。
从物理角度看,梗叶张扬的寿眉散茶,在包装、搬运、分装过程中,更易受到外力影响。
导致梗叶分离、叶片断裂,生出部分碎茶。
但白毫银针不一样,按一旗一枪标准方式采下的白毫银针,除了紧贴在芽身旁的小叶壳相对干燥易碎外,芽头少有发生断裂破损的可能。
毕竟,白毫银针的芽头结构很特别。
像一颗茁壮的春笋,内在是层叠式结构,剥开一层还有一层。
将高山银针的芽头剥开,足足能找出5-7层。
更何况,图中泡的白毫银针,还是参赛针,芽头大小匀称,萼叶被再次捡净。
泡这样的茶,不论如何也没有用茶滤的必要。
二、茶滤会滤掉不少茶毫。
毫香是白茶的代表性茶香。
毫香馥郁的白毫银针,更是白茶的门面担当。
冲泡白毫银针用网眼细密的茶滤过滤,必然会滤掉不少茶毫。
细细的滤网,将茶毫大量拦截后,茶汤中的白毫数量减少。
端起透明的玻璃公道杯,迎着光看去。
过滤前VS过滤后,茶毫数量压根不再同一水平!
或许有茶友会觉得,喝茶时,茶汤中的这些毛毛看着很恼人,将其过滤掉,茶汤入口会更顺滑。
但大家有所不知,正是得益于这些纤细、不起眼的茶毫,白茶才能拥有独特的毫香。
若是将其过滤,细啜茶汤时,汤中的毫香、花香等各式芬芳会明显削弱。
为了喝到完整的原味好茶,不建议贸然过滤。
三、使用茶滤有损白茶的鲜爽清甜茶味。
白茶里,白毫可是一大宝。
它除了能带来馥郁美妙的毫香,还能为茶汤加持清甜口味。
因为在茶毫里面,茶氨酸的占比很高。
而茶氨酸是可溶于水的基础茶味物质组成,能够为茶汤带来清甜、鲜爽、爽口的茶味体验。
冲泡白毫银针,往公道杯上架上茶滤,出汤时过滤掉白毫。
这不仅有损毫香,还会损失白茶的鲜爽风味。
不论怎么算,这都太亏了。
泡白毫银针,完全可以放下“逢茶必过滤”的执念。
直接出汤,更加干脆利落!
四、茶滤的使用较繁琐。
市面上的茶滤造型,五花八门。
但不论如何,使用茶滤时都少不了这样的配套——茶滤架。
就像练毛笔字,笔头沾了墨水后,湿漉漉的。
这时肯定不能随意乱放,而是得将毛笔放在专门的“笔搁”上方,不然会将乌黑的墨水沾得到处都是。
茶滤亦如此,泡茶过滤之后,底部会留有不少茶水。
刚拿起,个别零星茶水会滴答顺流而下,会弄湿台面。
再说,如果随手将茶滤乱放,一旦将底部弄脏。
再用茶滤去近距离接触过滤茶水,也会有不卫生之嫌。
五、茶滤的清洗难度大。
一众茶具里,最喜欢用的是白瓷盖碗。
因为盖碗好清洗,保养省心,不容易留下卫生死角。
反观那些壶嘴细长狭窄的,直筒深腹的茶具,清洗起来很是费劲。
当然,也有人说了,可以用专门的茶垢清洗剂啊。
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角度看,比起用清洗剂,不如先在挑选茶具时,减少洗茶具的工作量。
平日泡茶,茶席布置不需过于繁琐。
能简则简,保持台面清爽更重要。
反观茶滤,它的使用频率不高,清洗起来又很麻烦。
有些滤网无法拆卸的茶滤,用上一段时间后,里面会布满陈垢茶渍。
用这样的茶滤去泡白毫银针,无疑是有损好茶的鲜香醇爽!
六、碎成渣沫的茶叶,冲泡难度大。
不知道,茶友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“箱底茶”?
完整一箱4、5斤的茶叶喝到最后,剩在箱底的茶叶往往渣沫较多。
这是正常现象,干茶属于干制品,干燥酥脆。
再加上,多次取茶过程中,受到外力影响,难免会发生个别叶片断裂。
随后,因为碎茶身形小,会自动落入箱底。
轻轻抖动装茶的纸箱/铁罐/密封袋,上方茶叶相对完整,而最底部难免会有“碎底”。
这些最底部剩下来的茶叶,碎是碎了些,但只要保存到位,没有跑气,茶味表现也不会差。
只不过冲泡难度会比较高。
将碎茶投茶盖碗后,合盖倒出茶汤,会连茶带汤一块倒出。
一两冲之后,茶滤里就堆满了碎茶。
放任不管,任碎茶不断流失,泡不了几冲茶味就要快速“断崖”,茶味变淡。
但将碎茶夹回盖碗后,上述的状况还是会重复出现。
可见遇到特别碎的茶,就算用上茶滤,也未必能一劳永逸。
从经验看,更建议买点茶包袋回来,将适量碎茶装入其中。
直接用碎茶包泡茶,哪怕只用普通的饮水杯,也能喝到舒适茶味。
七、公道杯能静置碎茶。
太碎的茶叶渣沫,比起用茶滤,不如用茶包袋。
而不太碎的干茶,又没有用茶滤的必要。
将茶汤从盖碗倒出公道杯后,即便汤中带有零星碎茶,通过静置片刻后,也会自动沉底。
当你拿起公道杯,举杯遥望,观察汤色时。
稍加留心,你会发现,茶汤中的叶片碎屑正在做自由落体。
用不了多久,就会自动沉底。
当你用公道杯分茶时,碎茶不会轻易流出。
分完一圈茶后,剩余在最底部的、藏有碎叶片的茶水,大可舍弃不要。
有了公道杯的静置沉淀,茶滤的过滤功能显然很鸡肋!
《3》
茶桌上,茶滤的存在感不高。
和盖碗、公道杯、茶杯等主角相比,茶滤仅是配角。
戏份有限,能用到的机会并不多。
撬碎的茶饼、条索大量断裂的岩茶与红茶等。
适当用上茶滤,无可厚非。
但对白毫银针而言,它本身碎叶有限,并且白毫数量丰富。
这时再用茶滤过滤,着实是暴殄天物。
因势顺导,顺势而为,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泡茶喝,没有必要不分场合,盲目使用茶滤的道理!
了解更多350vip葡亰集团资讯,关注350vip葡亰集团网 【www.123nice.net】
版权:茶农老司机
350vip葡亰集团为您提供冲泡白毫银针注意事项有哪些的图片、评论、观点、详细资讯,冲泡白毫银针注意事项有哪些相关文章信息。
相关阅读:/
联系方式:微信号:baichage123
地址:浙江省 湖州市 安吉县 递铺镇 安城村
关键词:白茶
推荐阅读:
